关于我们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致力于研究人类的优势和美德, 是“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1998年时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的 Martin Seligman 将其作 为一个新的心理学领域正式提出,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幸福的原因及影响幸福的因素,以科学实证的方法研究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不同于传统心理学只关注心理障碍、失败、痛苦的旧模式,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并进行修复和弥补,更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并发掘人类自身所拥有的力量。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生、工作、教育、爱和成长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三个层面:
        1.在主观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沉浸体验(对现在);
        2.在个人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勇气、毅力、宽容、创造性等;
        3.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有社会责任感的学校、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健康的社区、以及良好的国家等。
        积极心理学第一次将幸福纳入科学的领域进行研究,科学家们研究和发现了个体幸福的基本规律,科学实验验证了一系列提高个人幸福感的方法和技术,同时研究个人幸福感的提升对组织绩效的贡献,以及建造幸福组织的方法。积极心理学因其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潮、科学和方法学成为心理学的「第四次改革运动」,并在全球的学界、教育界、企业界掀起一股应用热潮。 
        2002年,积极心理学在哈佛大学一经开课,超过历来的王牌课程“经济学原理”,成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一名课程,是哈佛大学历史上选课人数最多的一门课。另一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课程 “领袖心理学”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三名课程。20%的哈佛学生选修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23%的听课者向哈佛大学教学委员会反映,这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这两门课程的讲授者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博士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与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领袖心理学讲授者泰勒博士合作,将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领袖心理学课程的原版内容引进中国,进行中国本土化研发,在中国政府、企业、学校等各类机构中进行幸福科学的应用和推广。

 

 

1.1  积极教育的意义

        心理学有公认的三个重要目标:

        帮助人类解除痛苦;
        帮助人类追求幸福;
        识别与培养天赋。

        心理学界在第一个目标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第二个和第三个目标所做的却远远不够。心理学家擅长去分析与治疗心理疾病,却不擅长教会人们如何在没有病痛的时候更好地追求美好生活。鉴于此,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议并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以实现心理学最初的目标——解答“如何追求幸福”及“如何培育天赋”。

        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包括以下三大类:

        第一,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

        第二,积极的个人特质(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

        第三,积极的结构(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整体社会)。

        1998年塞利格曼提出要推广积极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浪潮,积极心理学因其强大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军事、健康、组织行为、人文、教育等。积极教育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实践结果。积极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及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积极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传统学业技能,还致力于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活投入、建构意义等核心能力,以帮助学生追求有价值感、意义感和幸福感的蓬勃人生。

        积极教育更符合人性

        积极教育也是符合人类大脑活动规律的科学实践。一般技能的掌握依靠的是低级脑细胞活动,低级脑细胞负责具体信息加工,而高级脑细胞负责美感、共情、共鸣等。因此积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高级脑细胞活动的习惯,我们把它定义为中国的ACE(王牌)。A是Aesthetic,审美感;C是Creative,创造力;E是Empathtic,情感共鸣能力。积极教育要做的正是培养学生的ACE能力。

        积极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

        2012年底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一书是这样阐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这正是未来教育的目标,而积极教育正是在培育孩子乐观心态和积极品质,为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身体和脑发育、思维发展和人格塑造的“黄金时代”。2015年更新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2016-2030)》中,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全球战略核心。

 

1.2  积极教育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

        积极教育研究与运用蓬勃发展

        积极教育缘起于英国、美国等国的教育界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担忧。卢因森(Lewinsohn)等人经调查发现,将近1/5的美国的美国中小学学生都经历过抑郁,正如2009年出版的《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一书提出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未来就充斥着心理问题。”传统学校的心理工作主要是对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干预,而积极教育认为,应该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前就对其进行品格与幸福的干预。

        美国是“积极心理学”的发源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就在中小学开展了韧性教育。十多年来,积极教育不仅在美国中小学得到了大规模的实践,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极心理教育的成果也得到了实证研究的验证并被大量发表在科学文献中。

        英国剑桥大学专门设立了“幸福科学研究院”,以研究如何将幸福科学化。2006年,威灵顿公学在全球率先为学生开设了幸福课,成绩斐然,在全世界的教育界引起了轰动。

在成功范例的鼓励下,澳大利亚政府把积极心理学纳入了施政方针。澳大利亚顶尖私立学校——吉隆语法学校,邀请了积极心理学学者入驻校内,把积极心理学的原理与该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目标该校已成为全球积极心理教育的模范。

        除此之外,德国、墨西哥、荷兰、葡萄牙、印度、不丹、秘鲁等国家都对积极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和深入的实践。

        在中国,首个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成功推动积极教育在整个中国的蓬勃发展。

积极心理学

        基于对幸福的重视,早在几年前,联合国就设立了“国际幸福日”。近年来,联合国正式向世界各国推荐积极教育,并将这一过程写进了《持续发展性教育》一书中。

        2016年7月,“国际积极教育联盟”宣布在美国成立,这标志着积极心理和幸福科学的教育国际化战略正式启动。如下是国际积极教育联盟的标志,它呈DNA螺旋结构,两条主线分别代表学业能力和品格与幸福,中间用加号联结。这个标志充分说明了积极教育的理念,对一个学生而言,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品格与幸福及其学习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而这两者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

1.3  积极教育成果
        1.3.1 国际积极教育成果

        美国CASEL协作组织在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中进行的213项实验对照组研究的表明:积极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社交和情感技能,自我概念和与学校的关系,减少破坏课堂行为和校园霸凌,减轻学生压力和社交退缩现象,同时使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高于普通学生11%。

        英国进行全国测试,报告发现幸福感较高的学生未来的学习成绩和学校参与度较高。英国随即在国内对54所中学的14000名学生推行积极教育,成果显示:积极教育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抑郁和焦虑,英文及数学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抗挫力明显提升。目前英国白金汉大学已经宣布成为英国第一所积极教育大学。

        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和加拿大同时开展《可见的幸福》项目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感,同时加强学生学习。 该计划已经培训了超过25,000名学生和超过3,500名教师和非教学人员,并已报告显著的积极成果。

        澳大利亚的吉隆文法学校(GGS)已为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所学校的上万名教师进行了积极教育培训。而为学生提供的250个系统课程结果显示:积极教育使学生心理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减少,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参与度和意义感提升,成长思维水平,意义、希望、感恩和毅力指数显著增加,显著提高了幸福感和社交关系。

        墨尔本大学与维多利亚州政府合作,于2015年启动《心理韧性建设》项目,正在向全州所有的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提供积极教育课程。

        目前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已经开设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

        不丹国家教育部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在11所中学实施积极教育,15个月之后的数据显示学生幸福感显著提高,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且效果在一年后持续保持。目前不丹教育部已决定将该计划纳入全国范围的每所公立中学的课程。

        印度于2011-2017年,对农村地区的3,600名学生及100多所住宿公立学校的11000名高度边缘化女童开展《女童抗挫力计划-CRPG》、《女孩优先》等项目,证实积极教育对提升学生的情绪复原能力,自我效能,社交情绪资产,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都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阿联酋政府于2017年开始对迪拜私立学校所有6至9年级约7万名学生进行学生幸福感普查,并对10所公立学校的教师和校领导进行积极教育培训。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教育部在70所学校开展积极教育,显示学生幸福感和学习成绩都显著提高,现已将该计划推向全州范围。

        秘鲁教育部开展本国史上规模最大的积极教育对照试验(RCT),覆盖694所中学,涉及学生将近70万(7至12年级)。世界银行在此项目中收集的数据显示该课程提高了青春期学生的幸福感和学业成绩,以及毅力和投入度。……

        (数据来源:Global Happiness Policy Report 2018 - Global Happiness Council )

 
1.3.2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积极教育成果

        积极教育课程体系建立

        清华大学对积极心理学的推广和积极教育的实践均走在了国际前沿。积极教育项目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学术基础,由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结合国际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与中国传统教育,开发的积极教育内容体系,以6+2形式组成,其中包括:积极教育6 大模块,1 套积极品格养成系统和1套身心调节方法。

积极心理学

“6”积极教育六大模块:通过对幸福感有重大影响的六大自我与社会因素的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全面掌握提升自我幸福感和人生成就的方法,包括: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

具体为:

积极自我——发挥优势,建立自信:使教师、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天赋与优势,通过发挥优势创造价值,建立自信与自尊,培养教师和学生持久而稳定的积极心理力量。

积极情绪——学会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拥有更多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帮助教师、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规律,学会引发和提升积极情绪,调节和降低负面情绪。

积极关系——学习换位思考和人际沟通的技巧,建立爱与被爱的能力:培养教师、学生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能力。了解关系中的自我、他人与情境的相互关系,学习积极有效的沟通技巧,构建积极、稳定、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

积极意义——学习树立梦想,制定计划,追求有价值和目标的人生:培养教师、学生树立人生的意义感和正确价值观,设立有意义的目标并产生持久内在动力达成目标。使师生能够为所行之事赋于意义,为他人和社会贡献价值,使个人价值超越“个人”,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生命价值感。

积极投入——体验过程的快乐,提高投入度和专注力:培养教师、学生专注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内在动力,享受“福流体验”, 激发师生对学习和工作的喜爱,获得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投入度;

积极成就——塑造意志力和抗挫力,为未来的成就奠基:教会孩子成长性思维,培养坚毅的意志力,提升自主的学习动机,学习面对挑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面对失败并提高心理坚韧度和抗挫力。积极意义、积极成就。

“1”套积极品格养成系统:积极心理学研究和倡导的六大美德24种品格优势。品格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核心,并将在学生成年之后在其一生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品格养成系统帮助学校系统、科学地为学生培训品格优势,使学生具有稳定、健全、积极的人格特质,使学生的持久幸福感获得人格保障。

具体为:

培育学生的6 大美德 24 项品格优势:积极教育将这 24 项积极品格有机地融入 6 大模块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培养。

“1”套身心调节方法:应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师和学生掌握一套通过调节身体状况改善心理的方法,从而对压力、情绪、专注力等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包括科学的呼吸、放松、冥想、睡眠、锻炼等。

具体为:

身心健康调节系统——改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沉静训练:安插在每一节课程之前,贯穿三年每个学期,对提高学生专注学习的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和焦虑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中心根据积极教育“6+2”模型,与全国多所学校合作开展积极教育项目,开发了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积极教育课程、针对教师的培训与工作坊、实践训练营等,并辅以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案,积极推进积极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搜索

© 2015-2021 北京幸福基金会 Copyright © 201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558号-2

Baidu
map